编者按: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疫情防控中,他们是冲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手术室内,他们是临危不乱的“操刀”人;病房里,他们是细致耐心的守护者。习惯了他们淡定勇敢又从容的模样,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白衣天使们背后的付出和自我磨炼。好医生是怎么炼成的?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值此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系列报道,带您看看医生“十八般武艺”背后的秘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李凌峰
“咔,噗”,随着喉间的一次震动,眨眼间一口或黄脓或砖红的痰液就被送到了面前,来不及反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慎春邹慎春就要根据痰液的颜色和性状展开辨别,并依据经验给患者提出初步的治疗建议。这一幕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门诊及病房每天都会上演,通常情况下,邹慎春每天至少要辨上50次痰。
邹慎春
“辨痰识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基本功,这门功力的“修炼”贯穿求学和临床工作的每一天。“刚工作那会不习惯,经常吃不下饭。”邹慎春坦言想练好这门“神功“并不容易。
痰的种类很多,不同性状往往对应的疾病也不同。巧克力痰、泡沫样痰、铁锈样痰、黄绿色痰、拉丝痰等等,一般人看去再恶心不过的黏液,在她的眼里却对应不同的疾病和诊治方案。
邹慎春进一步解释说,肺炎患者往往与咳痰相伴,但不同类型的痰液性状却有千差万别。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例,这类疾病如因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往往是铁锈色痰;支气管扩张引起的结构性肺病多为绿脓杆菌感染所致,痰液一般为黄绿色;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痰液多为砖红色,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基本功,才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做到对症下药。
邹慎春主任告诉记者,辨痰只是第一步,医生会根据经验为患者提供初步治疗方案以缓解病症。为了明确诊断,部分患者需要取痰标本和血标本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并根据检验结果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能主动将痰液收集到瓶子内,对我们而言就是很幸福的事了。“从医二十多年,几乎每天都要和不同的痰液“亲密接触”,邹慎春早已习以为常,不会再如刚工作时反胃和恶心。作为科主任的她还要将这份“痰吐”间的秘密传授给年轻医生,让他们也能快速成长为“识痰高手”。
看似不起眼的基本功修炼背后却也隐藏着危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的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不注意防护,这些“识痰高手”也可能中招。但这群最懂“痰吐”的人却从未退缩过。
去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没人掉队。把孩子送给老人主动承担隔离病房患者的诊治还要兼顾6个区县及全院的疑似新冠肺炎会诊,邹慎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科室其他医护人员也主动请缨迎难而上,为防疫战做出了不少努力。
今年7月31日,烟台出现本土新冠病例,邹慎春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李小丽副主任医师作为烟台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立即进驻医院——医院,自愿加入疫情防控一线,目前依然奋战在抗疫最前线。
“结合去年抗击病毒的经验,用好专业知识,以‘无畏’的心态践行医者的初心使命。”在邹慎春看来,好医生不是一天炼成的,只有平时练好“基本功”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更好地护佑更多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