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是中医的一张神方,从它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浓厚的东方色彩!它又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这里应该指出,此方是辛烈走窜的温性峻剂,如果用之不慎,会促使病情加重。为此,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
我们来看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条文记录:伤寒论方21、小青龙汤8味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这里本人理解不对,麻黄都去掉失去了意义,或者干脆把这些若的假设全部删掉。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42、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宜小青龙汤。43、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属小青龙汤。
金匮要略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痰饮咳嗽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杂病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我们在临证时辨证的关键,抓以下几个环节:
①、辨气色小青龙证,为水寒,或寒饮内停。而使心胸之阳不温,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很多人叫做“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水环”;或者,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管它叫“水斑”。
②、辨脉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其脉见沉,沉主水病。这样,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③、辨舌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惟阳气受损以后,则舌色淡嫩。
④、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
⑤、辨咳喘小青龙证在治疗咳喘方面也可以,一种是咳重而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指咳嗽为重,而气喘反微的证情;另一种是喘重而咳轻,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而咳嗽为轻的证情。第三种是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尽管咳喘有重有轻,但治疗的方法皆应以小青龙汤温寒蠲饮为主。
⑥、辨兼证小青龙证为水饮之证,除咳喘外,由于水邪变动不定,而有许多兼证出现:如水寒上犯,阳气受阻,则兼“噎”;水寒中阻,胃气不和,则兼呕;水寒滞下,膀胱气化不利,则兼“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若外寒不解,则兼“发热”,头痛等证。这些兼证我们一定多加注意,有些本人认为己经不是小青龙能治疗的了,还有就是小青龙后应该怎么样治了,比如苓甘五味姜辛汤等。
再简单的了解一下: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我们要学会用它,这张方应用范围广范,应该扩大它的使用。
张仲景的方就是我们称之的经方,她不同于中医里面的很多体系,她很直白,也很细腻!又常常单刀直入,简单而直接,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