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虽然我们早就厌倦了疫情,但明显疫情还没有厌倦我们。
而最近对疫情分歧最大的,莫过于Omicron带来的到底是“惊喜”还是“惊悚”?实话实说,到这一刻,尚没有办法证明Omicron到底是不是大号流感,更不用说不同人群范围、不同医疗水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疫苗接种下情况可能都不尽相同,我们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数据来验证。
今天我想讨论的,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死亡率”,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然而尹哥看到了很多误用或误解。
先厘清两个概念,“病死率”(casefatalityrate)和“死亡率“(deathrate)是一个事么?
NO!NO!NO!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或某群体)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根据需要换算为千分之到百万分之)。
病死率一般用于急性传染病,描述某种特定疾病严重程度;而死亡率在人口学中用的较多,指某时间死于某病的频率,比如新生儿死亡率(一般用千分之XX),肿瘤死亡率(一般用十万分之XX)。
举个例子,狂犬病病死率多少呢?接近%(基本上发作一个死一个);
所以一般病死率的数值可以比较大,最高可以是%;但死亡率一般用千分之到百万分之。
明白了么?如果说新冠死亡率百分之几,严格意义上,这里说的是新冠病死率(因新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至于尹哥为什么从来不说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引起的从来就不仅仅是肺炎,而是从无症状到多器官累积到死亡的一系列从轻到重的综合征,所以,严格意义上就叫新冠病毒病好了。
好,既然病死率概念说完了,下来咱们就来继续拆解这个概念的玄机。我们再看一遍公式: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核心就在这某时期内,要动态看,是累积呢,前一年呢,前一个月呢,还是前一周呢,这其中的意义可就不一样大了。
先举个例子:
中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是多高?大约7%。
但是在新生儿群体中的携带率呢?不足千分之二。
这个差别是什么呢?因为感染的都是存量(年长)群体。从年后,中国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出生即接种首针,从而完成了有效阻断,所以这个数字一直在下降。所以,如果和00后讲乙肝阳性率高,人家当然不愿意。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因为这和新冠病死率是一个问题,目前全球累计感染人数约,,人,累计死亡人数约5,,人(-01-10数据),那么这两年的死亡率则如下:
截至年1月10日前全球新冠累计病死率:5,,/,,=1.78%,这就是目前很多观点引用的,新冠病死率约为2%的来源。
那么,1月9日的病死率是多少呢(因为病程是一个过程,为了严谨,这里用粗病死率)?年1月9日的全球粗病死率:4,/2,,=0.=0.2%,也就是千分之二。显然在评估后续的疫情进展,用2%是不合适的,但是用千分之二评估是否合适呢?这个也不够严谨,还要根据具体国家具体情况来看。比如疫苗接种情况,医疗水平,年龄结构……我们来看几个数据:全球
全球7天滚动平均病死率(7天确诊病死人数/10天前7天平均确诊人数)阶段性下降,截至1月8日(美国时间),全球7天滚动平均病死率为0.59%。但由于全球各地核酸检测能力的局限性与死亡归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