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暑假特刊书籍与影视推荐第二期
TUhjnbcbe - 2021/12/10 16:45:00
皮肤病专科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1017/4711163.html

01.

书籍推荐|BOOKRECOMMENDATION

《孽子》

作者:

白先勇

推荐者:

徐锦笛

“去吧,阿青,你也要开始飞了。这是你们血里头带来的,你们这群在这个岛上生长的野娃娃,你们的血里头就带着这股野劲儿,就好像这个岛上的台风地震一般。你们是一群失去了窝巢的青春鸟。如同一群越洋过海的海燕,只有拼命往前飞,最后飞到哪里,你们自己也不知道——”

《孽子》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群活跃在台北新公园被称为“青春鸟”的同性恋少年的经历。白先勇曾经说过:“作家最重要的便是写出心中的信仰。”白先勇作为同性恋作家,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复杂情感揉进了小说里,写出来自己心中的信仰。

李青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国民党的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战功,后来被俘逃出后被革去军籍,最后逃到了台湾生活破败不堪。他的母亲风情万种,在当招待员的时候两个军官为她争风吃醋险些闹出人命,她立不住脚来到台北遇到李青的父亲,结婚时两人相差二十多岁。在李青八岁那年,母亲与一个歌舞团的小喇叭手私奔而逃,临死前再也没有回来过。李青还有一个弟弟叫弟娃,与李青不同,弟娃自幼深受母亲的疼爱,十六岁那年因为感染肺炎不治身亡。弟弟去世后,李青在学校与实验员发生同性间的淫亵行为被校警抓到,学校勒令其退学,父亲将他赶出家门。他逃到新公园化身为“青春鸟”,在那里李青认识了同样与他有着悲惨低贱身世的同性恋少年。

《孽子》是一部以同性恋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作者在这本小说里对于同性恋的探讨不单单只停留在描写同性恋之间的爱恨情仇,而是将写作的触手延伸到同性恋青少年背后的家庭,为读者架构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背景。同性恋少年之间的惺惺相惜,龙凤两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父与子之间的对抗与救赎,同性恋者在自我认同上的挣扎,这些使得这部同性恋小说相较于其他同性恋作品有了更高的意义。

潜伏在新公园的“青春鸟”大多身世悲惨,李青的朋友同他一样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小玉的母亲是妓女,父亲抛下母子下落不明;老鼠无父无母,他只有一个虐待他的哥哥;吴敏的父亲因为吸毒屡次入狱,母亲丢下他不管。卖淫,偷窃,打架斗殴,孽子在道德伦理的边缘游走,在法律的刀锋下犯罪。但孽子的另一层意思是背负罪孽的孩子,他们背负着家庭的罪过和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苟延残喘地生活着,那些来自家庭社会的罪孽像烧红的铁烙一样在他们身上烙上一个个抹不去的印记。他们在暮色降临时行动,在无人的街道狂欢,黑夜化作他们的外衣掩盖住身上的疤痕,肉体的欢愉无法慰藉内心的痛苦,他们在罪孽中煎熬,字里行间的迷茫和挣扎读来让人觉得无奈和心痛。

小说中出现了三对父子,李青和他的父亲、王夔龙和他的父亲王尚德、傅卫和他的父亲傅崇山,三位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有过同性性行为这件事都是愤怒不接受的态度。王尚德在自己儿子杀人后将他送到国外,命令他不要回来除非自己不在人世了,王夔龙带着父亲给予的惩罚行尸走肉般游荡在纽约街头。而傅老爷子在得知自己儿子是同性恋后拒绝儿子在出庭受审前的见面请求,儿子被拒绝后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父亲的不原谅让儿子彻底变成一个透明人,抑或是断送了儿子的性命,王夔龙的父亲给了他生命却让他丢了尊严,傅卫维护了最后的尊严却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李青依旧没能鼓起勇气和父亲见上一面,不同于前面两个人,他没有选择怨恨或者死亡,而是选择了生活。后来傅老爷子见到王夔龙,面对王夔龙的抱怨,傅老爷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儿子痛,父亲更痛。对儿子的不齿和不忍夹击着每一位父亲,他们作出相似的选择或许是逃避。又或许是扭曲的心态驱使。白先勇的父亲是一位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军人,我们从小说中也可以窥见作者对美好父子关系的一点点期望。

传统的父权制下,不被认可的同性爱恋,两者的矛盾已经突破原有的父与子的矛盾,而是升级为在父权主导的社会下旧权威与新改变之间的矛盾。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可的同性恋被人们视为反传统的存在,反传统的事物对于传统权威无疑是一种挑战,社会对反传统的偏激和绝杀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压迫着“青春鸟”们。是否选择接纳同性恋群体,如何看待同性恋群体,这些问题即使在今天已经有人作出很好的回答也仍然不能改变一部人恐同的心理,更何况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

李青稳重,小玉讨喜,吴敏温顺,老鼠懦弱,杨教头精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一起,白日里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黑夜里带着另一种身份宣泄着肉体和心灵的欲望,在漂泊的日子里相互安慰。时间的洪流倾泻而下将他们冲散四处奔逃,安乐乡倒闭,莲花池被查,大善人傅老爷子去世,小玉跳船逃到了日本,老鼠被送到桃园辅育院教育,吴敏还是回到张先生身边,而李青“我”成为一名高级酒吧的服务员,我们似乎有了更好的未来。小说的最后,李青回到新公园的莲花池,杨教头手下又有一群新的“青春鸟”少年,相似的情景再次重现,都是新的但又仿佛没有什么变化,郭老依旧继续自己的《青春鸟集》,艺术家继续自己原始画创作。时间冲散了我们,但没能将我们冲出洪流,“青春鸟”的故事不断上演着,而我们或许有一天会再次相遇。

晚风吻尽荷花叶,任我醉倒在池边。愿那群鸟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都不需要再躲藏到树荫的深处,而是自由地飞翔,自由地去爱,

0

2

张爱玲散文集

推荐者:马丽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虱子。

——《天才梦》

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感,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他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三岁背诗,七岁作文,八岁写小说……文学创作方面的天才像“华美的袍子”展现着生命的魅力,但她却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做饭洗衣、走路行礼、待人接物……母亲一遍遍教习后仍显得愚笨,她是个孤独的人,不善交际,待人接物的笨拙,这种“不能克服的咬啮性的小烦恼”,让她觉得“爬满了虱子”,年少的她便已经懂得: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

时装的日新月异並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张爱玲《更衣记》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对她而言,确实是年少出名。成名后的张爱玲将衣着的“新”“奇”推向极致,她偏爱色彩的对比,对于张爱玲而言,衣服恐怕永远不只是人体轮廓的烘云托月,衣服的深情款意,有颠沛沦落的寄托,也有生命状态的寄寓,这都是张爱玲对服饰的牵牵挂挂。她作品中的人物的服饰是人物情绪的载体和话语,是人们心态最直接的表现。“奇装炫人”是她的名片,她用服饰的盛宴,色彩的狂欢建构起奇异人生和艺术世界,展现着独立的个体,过完了孤独清冷的一生。

张爱玲的散文在30年代的时候像是更为比较传统的散文,比如说她的《迟暮》这篇文章很明显用了对比的修辞:景色的热闹和人的孤独,青年之精彩豪举和老年之暗淡年华。这些鲜明的对比,写出了那种人生的无奈和苍凉惨淡。在《秋雨》中,则细腻地画出了一幅沉闷黯淡又绵绵无尽头的秋雨。在《不幸的她》中,不是写了什么疾病或绝症,而是写了一个追求自由的她最后却得到了情感上的孤独。

等到40年代,张爱玲的散文像是换了一种风格,更加的琐碎,或者是说闲谈,思维想法独特,不落俗套,讥讽的言语中又流露出几许幽默几许深刻。比如在《更衣记》里,文章一开端就写:如果当初世代想穿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服,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吧。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她写到,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地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的损失而看得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是牵涉到快乐的接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计较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说着说着就说出了人生感悟,像是喝多了的人在畅怀人生。

后来的她,便有些清冷寡淡。或许正像他她说的:“如果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就会原谅我”,张爱玲习惯性将眼光投到那些孤独的个体身上,并且对世事似乎抱着一种若隐若现的绝望。她理解这些自私与空虚,孤独与苍凉,于是有多了些怜悯。如果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在人们面前毁掉,那么,悲哀就是将人性的丑陋的东西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并且告诉我们这是合理的。

张爱玲曾在文章里提到,自己写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的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我想,这应该她喜欢日常生活中的汽油味相似吧。那难道美好的东西就不是真的了吗?所以,就此原因,我是有点拒绝接触她的作品的。也许也与我的经历有关吧。毕竟我只是一个大学生,还没进入社会切身体会过那份世事沧桑,于是对一切抱有少女般的美好眼光。但我始终还是坚持着,以美好的眼光看世界。这样会幸福很多。

如果说张爱玲的文章是世俗社会的折射,那么,我只能说:“我奈何不了世俗,但世俗也奈何不了我。我希望自己依然有颗温暖的心。即使这份温暖没能驱掉环境的寒冷,至少也要保持它不被寒冷侵蚀。”虽然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而张爱玲也在《更衣记》里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年人的理想总有坚持不了的一天。”那么至少让我再坚持两年吧。珍惜大学这个象牙塔的纯净。

追风筝的人

0

3

推荐者

杜舒洋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座,细细品味之后,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勇气,我似乎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虽然小说里面也有这世间最可怕、也是最悲惨的一面。

小说讲的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情同手足,阿米尔胆小懦弱,哈桑却勇敢善良,哈桑在当地受到严重的宗教歧视,只有阿米尔的父亲愿意收留他,哈桑十分忠心,帮助阿米尔获得风筝大赛胜利,而阿米尔却在哈桑被人殴打时躲在一旁,甚至为了让爸爸的爱只属于阿米尔一人,他设计陷害哈森偷窃手表,逼走了哈森。时隔多年,阿米尔和父亲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美国,阿米尔得知哈森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顿时愧疚感涌上心头,而哈森唯一的儿子索拉博陷入危险,阿米尔以身涉险把索拉博救了回来。

有人说,亲情与友情,背叛与救赎,真相与谎言,责任与愧疚,人性的弱点与光芒,在《追风筝的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的,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便是阿米尔与哈森的友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这是哈森对阿米尔说的话,这句话让我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里面包含着的温暖与感动,在那样的时代,阿米尔与哈森之间没有所谓高低贵贱的主仆观念,他们两个人之间,只有那纯粹的友情,不包含其他复杂的东西,而这还是令人惊叹的深刻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我都不后悔。这样刻骨铭心的友情,完全不亚于海枯石烂的爱情啊。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阿米尔的知错就改,他那可贵的救赎,因为愧疚,因为认识到错误,他在最后可以迷途知返,他勇敢面对自己,化愧疚为力量,救赎了自己。得知索拉博有危险的时候,阿米尔没有像之前一样躲在暗处,而是不顾一切把索拉博救了回来。后来,有这样一幅画面:阿米尔帮着索拉博追风筝,对着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索拉博露出了真正的微笑。那一刻,我看到了阿米尔和哈森的友谊传承了下来,我看到了阿米尔的成功救赎,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反观当代,这种愧疚感并不多见,更多是所谓的理所应当与自私,一个姑娘在餐厅吃饭,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走了进来,姑娘表现得十分厌恶,还将老人桌上的食物打翻,嚷嚷要让老人滚出餐厅,她在嚷嚷时完全没有顾及到老人家的情况,有的只是一昧的自私,这样的人,他们内心哪来的愧疚感?这时,便可见阿米尔的难能可贵了。

或许人生并不会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做到问心无愧,那便是最好的结果,也愿我们都拥有令人羡慕的友谊。

RECOMMENDATION

影视推荐

推荐者:吴雨媚

情書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

遗憾也许是最美的浪漫,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勇敢,以及永远有所期待地认真生活。“藤井树喜欢藤井树”,下面带大家一起走进关于两个藤井树的故事。

ラブレター

情書

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日,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为无法抑制住对已逝恋人的思念,渡边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不想不久后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中山美穗饰)”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柏原崇饰)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博子和这个本该不存在的笔友进行一系列的通信之后,最终真相大白,原来这是一个长相和自己很像的,也叫做藤井树的女孩子,因为同在小樽,而又同名,博子当时误记成了这个女孩的地址。同时,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渐渐发现少年时代与她同名同姓的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导演岩井俊二用唯美的镜头聚焦人与人之间细腻、纯粹的情感,用书信的形式诠少年时代的美好与悸动,让一段无人知晓的暗恋逐渐变得有迹可循。

电影中,柏原崇饰演的“少年藤井树”在图书馆窗边看书的7秒钟成为了无法超越的7秒。当风漫不经心地吹动着窗帘,布幔拂着倚在窗边低头看书的少年,一切恰好惊艳了时光

直到气力散尽,痛哭流涕。好像一次盛大的告别仪式,她终于要放下过去,拥抱新的生活。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也许这就是幸福。在藤井树当年遭遇山难的白雪皑皑群山之中,博子小姐大声呼喊着:“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

“我一边佯装平静,一边把卡片装进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电影的最后,藤井树小姐看着图书馆借书卡片的背面是少年藤井树偷偷为自己画下的中学时代画像而落泪时,我相信那时那刻爱意正在她心中缓缓流淌,为这场不为人知的暗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曾看到过的美丽设想:如果时间倒流,少年藤井树是否会在美丽的雪日下对藤井树小姐说:“亲爱的藤井树小姐,今天我在富士山,山顶为你飘落了一片雪。而此刻我正喜欢着你,喜欢得全世界的森林一起倒下那么喜欢。”

“我一直以为爱的反义词是不爱,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爱的反义词是遗忘。”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回忆,那就尽力让它美好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真挚的追问,一切都那么珍贵。我们都要学会勇敢,才会得到成长。电影中种种生与死的羁绊,过去与未来的交缠,都在启示我们要对生命抱以热枕,对生活抱以期待。时隔经年,《情书》与我们心灵之间产生的情感共振,依旧可以久久回响。

推荐者

李梦霞

唐人

街探案3

《唐人街探案3》是由陈思诚执导和编剧,王宝强、刘昊然等主演的悬疑喜剧电影,于年2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电影讲述了唐人街神探唐仁、秦风受侦探野田昊的邀请前往日本破案的故事。

该片以破解密室杀人案和Q的试炼为主,期间夹杂着各种绑架、解密、凄惨背景揭露、复仇等内容,同时身为《唐探》系列的第三部,该片针对前两部留下的一些悬念也做了相应回应。

在整体上,推理+喜剧大概是“”唐探”系列一直以来的风格。在影片中导演继续采用欢乐、悬疑、酷炫等元素渲染出“大片”的范围。据了解,《唐探3》使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ALEXAIMAX摄像机取景器更宽广,视觉画幅比普通银幕扩大26%,使得成片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在东京街头打群架的情节中,位群众演员同时打架,导演采取长镜头形式,呈现效果绝佳,让观者感到热血和震撼。

日式文化元素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黑帮、茶道、剑道、相扑、东京涩谷、秋叶原、化妆游行、刑事司法、战争遗孤等使“东京”这一背景更加鲜明立体。此外妻夫木聪、三浦友和、长泽雅美、浅野忠信、铃木保奈美、染谷将太等日本实力演员的加入也让故事更加符合日本这个舞台。

作为选择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唐探3》在展现影片在哲思、人性等方面的晦涩的内涵外,也不忘迎合当下大部分观众的口味,其情节内容上既有推理的严肃和严谨同时又加有喜剧的欢乐与荒诞,确实是一部值得一家人一起观看的优秀影片。

推荐者

崔晓莹

釜山行

——一场人性的考量

我是一个胆子比较小的人,惊悚片、丧尸片这些舞舞玄玄的东西我向来是避而远之的,但是没曾想到在我喜欢的影片单中会有着一部丧尸片——《釜山行》。这大概是我重温过次数最多的电影,三四次看下来,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每次都热泪盈眶。

《釜山行》不单单是一部丧尸片,它更是一部人性片。这是一部能把人吓哭又感动哭的片子,影片中的很多情节普通而又真实,往往能戳中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把其中的父女情、夫妻情、姐妹情、同学情都刻画得有血有肉,让人深陷其中,久久无法释怀。

成日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的基金经理石宇和女儿秀安一同在清晨乘上了的去往分居妻子所在城市的列车,车上还有快当爸爸,带着怀孕妻子盛京去釜山的摔跤选手尚华,高校棒球选手荣国和啦啦队队长珍熙,一同出行的两个老姐妹……大家都怀着不同的心情出发,却不知这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

因一所生物公司的病毒泄露导致各种生物基因变异,被感染的人都变成凶残的丧尸。一位感染者在列车出发前进入到了车厢中,并迅速传染给其中一位正在关心她的乘务员。一瞬间,病毒以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传播着,惊吓、恐惧、逃亡、对抗……一张张人性的面具在生死边缘撕裂开来。

下面是我最为之动容的一个情节,多次在丧尸口下逃亡后,石宇一行人陷入到了最绝望的处境中。一面是没有理智的丧尸,一面是选择独善其身的人,人心与丧尸哪一个更丑恶难以说清。

(温馨提示,胆小人群切勿在深夜独自观看……

内有较为惊恐画面,慎入!!!)

初次看时我对于那群自私自利的人真的很愤怒,因为他们的不断阻挠,使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尚华和老姐姐失去了性命。再看时,我虽依旧无法赞同他们的行为但我似乎可以理解,人在这种最危难的时刻是会暴露本性最丑恶的一面的。那一节车厢里的人没有观众的上帝视角,谁都无法确定穿过丧尸群抵达安全区的这几个人是否有被感染。有的人会奋不顾身地去救陌生人,而有的人会选择牺牲别人来保全自己,还有的人会在善于恶之间不断挣扎与徘徊,救与不救全在一念之间。

这部电影表达出的人物之间的情感以及所带来的人性的思考已经大于血腥的画面给我恐惧感,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依旧会有不同的感动与收获。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沉下心来看一看,胆小的同学也可以拉上小伙伴一起体验一场惊心动魄的列车旅行。(实在不行还有弹幕护体)影片中还有很多很震撼的画面,是那种看了一辈子都忘(you)不(yin)了(ying)的那种。

(每次我坐广州地铁三号线时都会想到这个动图……坐过的同学可以带入一下,没有坐过的……下学期你就可以体验到了)

心情好的时候看会觉得新鲜刺激,

心情差的时候看会发现人间值得。

强烈推荐!!!

不容错过!!!

INTHEEND

图源微博

陈小桃momo

FROM崔晓莹.

最近河南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风雨无情人有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持续地献上自己薄弱的力量。微博上的一条条求助信息的转发,大家十块、五十块、一百块地捐款,还有像鸿星尔克、蜜雪冰城、汇源等企业在自身经营困难的同时依旧把大部分的力量传递给了河南。在灾难面前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团结的力量,又一次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希望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个人都能保持着自己至善的一面。希望风雨早点褪去,阳光洒满大地,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安。

?文案?

徐锦笛马丽杜舒洋

吴雨媚崔晓莹李梦霞

?排版?

莫佩雯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暑假特刊书籍与影视推荐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