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视台大型媒体网络互动节目《幸福好生活——博士来了》精彩来袭,邀医院各学科的医生博士,将为大家带来最关心的健康科普知识和医学前沿信息。本文选取间质性肺病访谈节段撰文。
问
主持人姜澜雨:何博士,我们今天聊的是间质性肺病,这个话题听起来很陌生,对咱们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答
何萍博士:在我的门诊,常常有患者或家属拿着CT报告或者病情诊断书来就诊,上面写着“肺间质性改变”或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问我:“什么是间质性肺炎?”“我的肺纤维化了吗?”患者常常有两种态度:迷茫或者恐惧。迷茫是不知啥是间质性肺改变,恐惧是认为肺纤维化自己快不行了。所以正确认识间质性肺病非常重要。此外,目前中国很多地区,不但患者对间质性肺病认识少,很多医生也并不熟悉,因此可谓是呼吸科误诊误治的重灾区。一些间质性肺病被当做重症肺炎久治不愈甚至不治而亡,而另一些不需要治疗的间质性肺病又可能被不当治疗。所以,我相信,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中一定有被困扰的患者甚至医生,如果患上肺疾病经久不愈,一定要想到会不会是间质性肺病。问
主持人姜澜雨:那什么是间质性肺病呢?
答
何萍博士:间质性肺病其实不是一个病,而是包括了多种疾病,比如前面提到的机化性肺炎,以及过敏性肺炎、各种肺纤维化、结节病等。而让人闻之色变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只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一半以上的间质性肺炎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尘肺、过敏、感染、肿瘤,或者与吸烟直接相关。其中小部分与遗传相关,比如家族性肺纤维化,会出现家族里血缘亲属集中发病的情况。问
主持人姜澜雨:那肺纤维化又是什么?肺为什么会发生纤维化?
答
何萍博士:肺纤维化实质是肺组织的硬化和瘢痕化。打个比方,我们的肺就像海绵一样柔软多孔,富有弹性,里面的肺泡像一个个充满了空气的、有弹性的气球,以保证吸入氧气排除CO2。肺如果受到严重损伤,比如感染、炎症或者辐射等,肺泡就可能发生硬化,在吸气时就不能扩张,从而失去了呼吸的功能。另一方面,肺泡硬化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患者出现严重的缺氧和呼吸困难。问
主持人姜澜雨:间质性肺病是不是很少见,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答
何萍博士:间质性肺病虽然是一类专业性很强、老百姓相对陌生的肺疾病,但实际并不少见,占到呼吸科疑难疾病中的八成。三年前,四川某县的一名木匠在当地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使用了大量抗菌素没有效果,病情越来越重。来我院时因为呼吸困难住进了监护室抢救。我们判断患者是患了一种叫做“机化性肺炎”的间质性肺炎,使用了激素后短短3天就开始好转,2周后出院了。所以,间质性肺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问
主持人姜澜雨:哪些迹象提醒我们可能患上了间质性肺炎呢?
答
何萍博士:如果出现持续的干咳或者气短,比如感觉疲乏、活动后上气不接下气,您需要警惕患上了肺病。如果出现了下列特征性的体征更要警惕间质性肺炎,比如肌肉疼痛无力,手指出现皲裂和溃疡(“技工手”),皮肤接触阳光后发红,眼眶周围皮肤呈蓝紫色皮疹,手关节的畸形,雷诺现象(手指遇冷后变白变紫或者疼痛),晨僵(解释:早上起床时手关节僵硬,持续大约半小时)。问
主持人姜澜雨:怎么证实是间质性肺炎呢?
答
何萍博士:最好的诊断工具就是高分辨薄层CT。如果报告描述包括“肺的网格影、蜂窝影、多发结节影、空洞、囊变、实变影”等,都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间质性肺炎。有些患者就诊带来的是胸片或者普通CT胶片,不能达到诊断要求,可能需要复查高分辨薄层CT。一旦CT怀疑间质性肺炎,将会做很多检查。包括抽血、气管镜、B超等。少数患者诊断困难的可能需要外科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问
主持人姜澜雨:有人说间质性肺炎治不好,是真的吗?
答
何萍博士:间质性肺炎种类繁多,大部分只要诊疗正确是可以好转的。一些间质性肺炎对激素敏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机化性肺炎,激素治疗就十分有效。有的间质性肺炎甚至不需治疗,比如吸烟相关的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停止吸烟后大部分会自然痊愈。但对激素不敏感的,尤其是一些纤维化型的间质性肺炎就比较棘手,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首次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在3年左右,被称为“不是肿瘤的肿瘤”。这类疾病需要抗纤维化治疗,而全世界目前上市的抗纤维化药物就只有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问
主持人姜澜雨:除了药物,间质性肺炎还有其他的治疗办法吗?
答
何萍博士:戒烟和吸氧是除药物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如果休息时指尖氧饱和度在88%以下,需要吸氧每天15小时以上。有些患者认为多锻炼可以提高肺功能。但运动强度超过了肺的承受能力反而进一步损伤已经不负重荷的病肺,所以需要医生的指导。接种疫苗对减少感染有益。每年9月份左右接种流感疫苗,5~6年接种一次肺炎疫苗。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