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啦!本周三过后温州开始冷起来了,周六最低温预计降至5℃,部分山区0℃。为了缓解干燥感,很多家庭和办公场所会使用加湿器。但加湿器使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
家有孩子的最好不要使用加湿器
为什么呢?
3岁的叮当皮肤有点干,妈妈从商场购买了加湿器回家,没多久叮当开始咳嗽,妈妈还以为天气太干燥导致,所以加大了加湿器的使用频率,几乎是日夜不间断。没想到叮当的咳嗽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重,甚至演变到咳喘。更让妈妈奇怪的是,房间的桌面上、甚至手机上总有一层薄薄的粉尘。
在叮当咳嗽已经持续了半个月,眼看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叮医院检查。叮当被医生诊断为“加湿器肺炎”。
医生表示,加湿器要每天换水、定期消毒,否则加湿器会滋生霉菌,散布到空气中会入侵幼儿较弱的呼吸道,从而诱发肺炎。另外,家庭使用加湿器的最好使用纯净水,自来水由于含有钙和镁,在加湿器里会导致白色粉末产生,污染房间里的空气。
除了孩子,大人也不可忽视!
新疆的黄先生购买加湿器后因匆忙并未阅读说明书,平时就装自来水使用,出差回家后也总忘记换水清洗,一箱水有时半个月都不换,这样使用一段时间后,黄先生出现了咳嗽、胸闷等症状,后来又出现了发热、咽喉肿痛的情况。到医院检查后,黄先生被确诊为“军团菌肺炎”。医生问询后认为他患病与持续不当使用加湿器有很大关系。
“军团菌肺炎”可致呼吸衰竭和肾衰竭。医生介绍,进入冬季后,有的家庭24小时都开着加湿器,却忽略了及时清洗,内部的军团菌和真菌经雾化后产生的有害微生物更容易被人体吸入,抵抗力弱的人可能会被感染。据了解,军团菌吸入人体后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和肾衰竭。
“加湿器致病”并不是偶然!
也不是个案!
年,加湿器致韩国4名孕妇死亡,证实是加湿器添加了杀菌剂致使肺部损伤。
年,莆田小伙由于使用不洁加湿器一月感冒4次。
年,六安3岁女童由于房间使用加湿器引发“加湿器肺炎”。
年,大连60岁老人由于在加湿器里放醋患上双侧肺炎。
年,合肥一女子加湿器中放板蓝根患肺炎。
年,烟台5岁女童被诊断为“加湿器肺炎”。
年,威海1岁宝宝患上“加湿器肺炎”。
……
加湿器使用自来水被称为“雾霾制造机”
是真的吗?
曾经有记者跟太原理工大学的周鑫老师做过一项实验,分别让加湿器使用了纯净水、矿泉水和自来水,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纯净水,PM2.5值,20毫克
矿泉水,PM2.5值,30毫克
自来水,PM2.5值,毫克
空气质量参考指数标准:
PM2.5值,0-50毫克,空气质量一级
PM2.5值,51-毫克,空气质量二级
PM2.5值,大于毫克,重度污染
让孩子的房间置于重度污染中,家长们情何以堪呀!虽然未有研究证明吸入钙和镁会直接导致哮喘或肺炎,但如果家长亲手在房间里制造粉末还要让孩子们天天吸,粉尘堆积在肺部……想想都可怕。
所以,如果想使用加湿器又想健康的话,最好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有不少家长吐槽,这样用个加湿器成本也太高了!纯净水或矿泉水用来喝还过得去,但是如此用来“挥霍”,一般家庭还是挺心疼的。但别以为使用了纯净水或矿泉水就安全哦,还需要经常给加湿器消毒,建议每周一次。如果不能做到上面两点,干脆就别用加湿器了。
1、不要在加湿器上放任何物质
无论是醋、板蓝根、精油、香水、杀菌剂还是花露水等,都不建议放置加湿器使用。因为药物或精油等服用或使用对皮肤没有副作用,但如果被吸入肺部,容易导致鼻炎或哮喘,更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2、不要不间断地使用加湿器
不间断地使用虽然会加大房间的湿度,缓解干燥,但空气过湿同样不利于健康。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孩子会出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整天贪睡的后果。建议每2小时停一段时间,并让室内空气流通。
3、位置摆放有讲究
加湿器最好放置在1米左右高的稳定平面上,尽量远离热源、腐蚀物和家具等,还要避免阳光直射。加湿器要与家具和电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受潮。加湿器属于电子产品,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人体应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
除了正确使用加湿器,我们再给您介绍几种别的加湿小方法:
1、多养点儿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是室内天然加湿器,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建议选择一些体积小巧、晚上也能释放氧气的植物,如吊兰、芦荟、虎尾兰等。卧室里不宜摆放太多绿植,一两盆就好,可以经常给植物叶片上喷水,或养一些水培植物。
2、地上放一盆水,或者拖拖地
一些特殊人群,如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加湿器,可以用一盆水来代替。每晚睡前,可将一盆清水放置在卧室的暖气片下面,让空气变得温润,避免晨起后口鼻干燥,还能减少静电产生。
3、把宝宝的湿手绢放在室内
如果有宝宝的话,可以把宝宝的湿的小手绢、小衣服之类的放在室内,占地面积不会很大,可以缓解空气的干燥。
以上是解决室内空气干燥的,冬天人体也会干燥缺水,大家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补水哦。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