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
——加强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
近日,医院专家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对99例新型冠状病毒(-nCoV)肺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首次描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现状。在99例患者中,可疑合并真菌感染者5例,高于合并细菌感染者(1例)。同时基于年SARS经验和重症流感继发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案例报道,病毒感染后会显著提高并发或继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并显著提高病死率。
因此,应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真菌感染进行严密监测。因真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病毒性肺炎难以鉴别,如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早期快速精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患者预后。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可能继发哪些侵袭性真菌感染?
肺部条件致病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真菌为曲霉、肺孢子菌、隐球菌和毛霉。在重症监护患者发生念珠菌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多为高龄、罹患慢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损、治疗中会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气管插管、静脉导管等有创救治措施,存在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监测重点为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肺炎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毛霉感染、念珠菌血症等其他病原真菌感染。02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手段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几方面。真菌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是最传统也是最简便的手段
真菌涂片镜检建议采用荧光染色,易于发现真菌成分。下呼吸道标本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成分,提示有可能存在丝状真菌感染或定植;观察到假菌丝和/或真菌孢子成分,往往提示存在念珠菌定植。如使用真菌特殊的荧光染色剂,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提高检出率。真菌培养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展,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28+2℃培养1~2周,大部分呼吸道致病真菌可以生长。由于气道标本非无菌标本,所以判断培养出的真菌是否致病真菌需要结合真菌涂片镜检结果、非培养诊断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气道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多为气道定植或气道感染,非肺部感染。血清学检查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对高危患者的筛查
对于重症和危重的-nCoV感染者,从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等方面已初步怀疑有真菌并发或继发感染时,建议开展G实验、GM实验和隐球菌抗原检测实验。目前三个实验均有成熟的商品化试剂盒,可参照其说明书进行。GM实验用于肺部及其它侵袭性曲霉感染的筛查和诊断,也可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测,检测结果更为敏感;G实验针对多种真菌,对于念珠菌血症诊断意义较大,在肺部致病真菌中主要用于曲霉、肺孢子菌的筛查和诊断;隐球菌抗原检测针对隐球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不是确诊手段,需动态观察,结合临床等因素综合判断。分子生物学检查可能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检测手段,目前亟待开发完善
通过采用通用引物或特异性引物的设计既可以发现常见致病真菌(曲霉、肺孢子菌),也可以发现少见或罕见真菌。以RealtimePCR及相关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诊断,已逐步开始成为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而且从技术原理上说,RealtimePCR等分子诊断技术相对血清学实验来说,在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对实验室检测有一定要求。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尝试使用自建的分子诊断方法或者经过验证的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开通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审批通道,加快真菌分子诊断方案的规范化。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真菌感染检测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特别要强调的就是检测过程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
所有的病原学检测实验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展,所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个人应尽可能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标本的采集和转运参考国家标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WS/T—实施,由于来自确诊或疑似患者,建议检测前紫外线照射30min,56℃灭活30min后,痰液可直接进行涂片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可离心后检测。血液标本要首先针对病毒进行灭活(56℃,30min),灭活后一般不会影响检测效果。但不同的商品化试剂盒,可能存在差异。
检测过程的操作和管理应遵循《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国卫办科教函[]70号,.1.23)、《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53号)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等指南的原则。严格防护,避免实验室污染和交叉感染,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安全。
文章来源:医学真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