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
TUhjnbcbe - 2023/10/20 17:54:00
医院胡必杰本报记者徐程摄在过去,养鸟几乎是老年人的专利,清晨提着笼子到公园“遛鸟”,也是上海爷叔的社交方式。不过现在,年轻人和孩子也开始喜欢养鸟。他们热衷手养鹦鹉,把鹦鹉当作宠物,从幼鸟喂到成鸟,把它们养得非常听话,可以互动。3月以来,多地报道发现症状类似流感的患者,查到最后其实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一些宠物主担心: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家里养了只八哥“接触鸟类的确会有感染‘鹦鹉热’的风险,但这种疾病不算多,呈散发;另一个事实在于,不养鸟也可能由于接触鸟类粪便、野生鸟禽等而感染。”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几天,市民老刘一直发烧,咳嗽得厉害。去医院拍CT发现得了肺炎,吃了医生开的经典药物“头孢”和“左氧”,不见效。咳得受不了,老刘来挂胡必杰的门诊,胡教授查看CT片子后,随口问道:“有接触过鸟类吗?”老刘有点蒙,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回答,家里养了只八哥。胡教授会心一笑,告诉他可能是“鹦鹉热”。“医生,我养的是八哥,鹦鹉热跟我有啥关系?”“鹦鹉热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一种不典型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不光是鹦鹉,其他禽鸟类包括家禽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携带、感染这种病原体。”胡必杰告诉他。为何让“鹦鹉”背锅,是因为这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所以就叫“鹦鹉热”,也称鸟疫、鸟热。果然,通过痰标本mNGS检查,确诊老刘得了“鹦鹉热”。鸟粪就是“元凶”养鸟人士在清洁鸟笼、清理鸟粪、投喂饲料或抚摸爱鸟时,就有可能被感染。不过,也有人既不养鸟,也没有接触过禽类,就莫名其妙感染了。这种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人际传播罕见。一位老伯得了肺炎,病情较重,抗生素治疗不起作用。在帮助老伯回忆的过程中,感染病科潘珏教授抓到一个细节,老伯曾在家中清洗空调,在管道里洗出了大量鸟粪。怀疑鸟粪就是“元凶”,一查,果然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截至目前,医院感染病科确诊过21例鹦鹉热患者,其中不乏肺炎较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通过鸟类传播的疾病不只有“鹦鹉热”,还有隐球菌肺炎,也是一种常见疾病。早期没有使用有效抗感染治疗,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容易转为重症,甚至出现“白肺”。“因此,保持警惕性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胡教授表示,像老刘,用了两大“常规武器”为何不见起色?这就是鹦鹉热的特殊之处。一般来说,对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左氧氟沙星足够应付。但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偏偏对部分患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治疗鹦鹉热的首选药物是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确诊鹦鹉热,有赖于血清学和微生物学检查。得益于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宏基因二代测序,临床医生期盼的鹦鹉热肺炎早期、快速、精准诊断,正在成为现实。距离产生美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1—2周。最常引起肺炎,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不过,相比一般细菌引起的肺炎,鹦鹉热常伴有各种肺外表现,例如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并发心肌炎。不过,胡必杰也说,家里饲养鹦鹉等,感染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只要做好日常消毒,保证环境干净通风,避免鹦鹉染病,就可基本杜绝人类感染的风险。如何预防鹦鹉热呢?在清理鸟笼时戴好口罩及手套;接触禽鸟或可能沾染其分泌排泄物的物品后要彻底洗手;对可疑病鸟及时隔离;若出现临床症状且有禽鸟暴露史,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还有,在外游玩时,尽量不要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如鸽子等)。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鸟类,建议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牢记一点——距离产生美。本报记者左妍来源:新民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养鹦鹉会感染鹦鹉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