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砚无声
我曾看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结尾的神来之笔,至今还令我回味无穷。
莫泊桑于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有《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一次偶然,我在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项链》里,看到《珠宝》一文。
瞬间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01:《珠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珠宝》一文,主要讲述了内政部主任科员郎丹先生和她的妻子,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
两个人好像过得很阔气,妻子细心、体贴,并且她本身的诱惑力也很大,以至于两人结婚6年,郎丹爱她甚于初期。
郎丹先生责备妻子两个缺点:爱看戏和爱假珠宝。
但妻子对这两件事乐此不疲。
某个冬夜里,郎丹太太从大歌剧院回来,冻得浑身发抖。
第二天,她就开始咳嗽。
8天后,她害肺炎死了,郎丹痛不欲生。
家里只剩他一人了,他发现他的薪水根本不够他一人用。
他纳闷:同样多的薪水,妻子怎么能将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如此富足滋润?
为了维持生计,他借过债,想方设法弄钱。
在距离发工资还有整整一周的一天里,郎丹先生想起妻子的“劣货”,决定拿那只大项圈去换点钱,以为它值6个或者8个法郎。
出人意料的是,珠宝商却告诉他,这只项圈值至法郎。
他简直不敢相信,认为这个珠宝商不识货,是个低能儿!
他收回项圈,又拿到另一家珠宝店。
那个珠宝商告诉郎丹,这是它店里卖出去的,如果郎丹先生愿意,他可以用法郎回收。
太振奋人心了!
郎丹把家里所有珠宝拿来,珠宝商告诉他都是真货,也都是从他店里卖出去的,总共值将近20万法郎。
一夜暴富!
他辞了职,在一个戏院里和女孩子们过了夜。
半年后,他娶了个正派本分的妻子,故事到此结束。
本文主要描写了郎丹先生,在面临“假珠宝”时的心理转变,以及在金钱的诱惑下,人性的堕落。
02:郎丹太太--女人可以兼做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情人
郎丹太太是外省税务局长的女儿,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来到巴黎。
母亲时常与本区资产阶级人家往来,目的是要给女儿找配偶。
这跟《傲慢与偏见》里的贝内特太太一样,她要贝内特先生带着女儿们,去拜访新来的阔少爷单身汉宾利先生。
母女俩贫穷而可敬,安静而温和。
大家都说,谁娶到这个年轻女儿,真有福气。
这个有福气的人,就是郎丹先生,他是内政部的一个主任科员,年薪法郎。
婚后,郎丹先生确实觉得很幸福。
妻子用她那般”巧妙的经济手腕治家”,过着阔气的生活,她对丈夫细心、体贴。
在郎丹先生看来,太太有两个缺点:爱看戏和爱假的珍珠。
从这里可以看出,郎丹太太爱慕虚荣,为后来的珠宝事件,埋下伏笔。
起初,郎丹太太的女友-三五个小官的妻子,随时替她找到包厢去看流行的戏,她也想拉着丈夫去散心。
郎丹以“工作之后感到疲乏”为由,拒绝妻子的请求,他央求妻子跟那些熟识的太太们去看戏,并由她们送她回家。
此时,郎丹太太对丈夫是一种试探,看看他是否对自己放心。
而郎丹先生根本没多想,就让太太跟别的太太去剧院。
“谁知这种看戏的兴趣,不久就在她身上产生了装饰的需要。”
她爱给自己挂上一双假充金刚钻的耳环,并且戴上人造珍珠的项圈,人造黄金的镯子,嵌着冒充宝石的五彩玻璃片儿的押发圆梳。
丈夫对此很不满,他说:“亲爱的,一个人在没有方法为自己购买种种真的珠宝的时候,那么只能靠着自己的美貌和媚态来做装饰了,这是举世无双的珍品。”
郎丹没有为自己满足不了太太的虚荣,而感到愧疚,他觉得女人的美貌和媚态最有魅力
不过,郎丹太太可不满足这种贫乏的生活。
正如郎丹太太说的:“人是改变不了本性的”。
想要上流社会的生活,丈夫无力,那只有向外寻求了。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歌剧院是结交上流社会的最佳场所之一。
她常常在家把玩这些假珠宝,说制造得真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有一天,她还固执地把一个软项圈绕在丈夫脖子上,随即不住地哈哈大起来,一面嚷着:“你的样子真滑稽!”
后来扑到他的怀里,并且兴奋过度地吻着她。
郎丹太太虽然人在丈夫身边,她此时心里想的,可能是她和某个情人在一起开心的时光。
这种幸福的时光一直持续,直到6年后,郎丹太太因肺炎去世。
郎丹太太在还没出嫁前,就跟着母亲社交,说明她精通社交精髓,她是有野心的--希望嫁一个有钱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她只能嫁到郎丹先生这样的小小公务员。
于是,就有了后续故事。
好妻子和好情人双重身份,可以集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且不会互相排斥。
甚至有些女人还以此为荣,视为自身美貌和魅力的象征。
03:郎丹先生:“假珠宝”引起的心路历程
郎丹太太去世后,郎丹先生的心情跌到谷底。
文中写道:
郎丹几乎跟着她到坟墓里去了,他的失望是非常惊人的,以至于在一个月之间头发全变成了白的。他整天从早哭到晚,心灵被一种不堪忍受的痛苦撕毁了。
郎丹太太在的日子,他们日日有美酒佳肴,现在他的生活也变得困难,可谓“捉襟见肘”。
要生活不能没有钱,郎丹先生借过债,并且想法子弄钱。
他想到妻子那些“害他生气的冒牌假货”,决定先卖掉妻子最心爱的那只大项圈。
反正是个假货,郎丹先生就找了一家他感到信用的小珠宝店。
珠宝商接了东西,左看右看,掂着它的轻重,拿起一枚放大镜。
然后郑重其事告诉郎丹先生,值到法郎。
郎丹先生睁着一双大眼睛,并且一直张着嘴,用怀疑的语气问:“您说?您可有把握?”
珠宝商叫郎丹拿去别处问问,是不是多给价钱,还关照郎丹,如果遇不到更好的买主,可以再来找他。
郎丹先生拿着“假货”走出店门,暗自说道:“低能儿!倘若我真地照他说的去做!眼见得那是一个不知道分辨真假的珠宝商人!”
后来他又走到另一家珠宝店,商人一看见那珠宝就高声说:
哈,不用多说,我很认识它,这个项圈;它是从我店里卖出去的。
当珠宝商出价一万八千法郎时,郎丹先生呆了,他还是不敢相信。
珠宝商问他,是否愿意把尊姓大名说出来。
“愿意,我姓郎丹,是内政部科员,住在舍身街十六号。”
商人打开好些本账簿,寻了一阵高声说道:
这项圈从前的确是送往郎丹太太家里去的,地点是舍身街16号,时间是年7月20号。
两个人彼此互相瞅着,科员吃惊得发昏。
他连家门都认不得了,几次走错了路线。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人就会恍惚,手足无措。
他推测到,这样大价钱的东西,是一件馈赠品,一件馈赠品。
那么,是谁送的,为的是什么?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跌到在一棵树下,被路过的人抬到一家药店才醒来。
然后,他又请人送他回家,后来就关起门躲着。
到此,郎丹先生的心路历程:怀疑--震惊--羞耻。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规矩又爱他的妻子,怎么会出轨?
但事实就摆在面前,以她妻子的财力,根本买不起这么昂贵的珠宝。
有句老话说:“妻子的风流韵事,做丈夫的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醒来以后,郎丹先生心情变了:“一个人有点儿财产时,真是舒服!有了钱,连伤心的事都扫得干干净净,要到哪儿就到哪儿,旅行吗,散心.....”
他想去兑现,羞耻心阻止了他,但他架不住饥肠辘辘,突然打定主意去兑,接着他扑到珠宝店里。
他兑了一万八千法郎,又告诉珠宝商,他有许多旁的珠宝,全是继承来的,您可愿意收买这些东西吗?
珠宝商说愿意。
人要有钱了,就有了底气,连说话声音也大了,郎丹先生在议价时,开始发脾气。
掌柜用一种嘲意味的态度和他说话。
当珠宝商说郎丹先生的那些珠宝,全部数目一共达到十九万六千法郎时,郎丹声音愈来愈高:“这是存钱的一个方法,正和其他的方法一样。”
大笔财富在手,郎丹之前被戴绿帽的羞涩感,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浑身轻松,以及对其他人的轻蔑。
他恨不得要向着游人叫唤:“我现在是富人了,我,我现在得了二十万法郎!”
接着,他向同事辞职,去英吉利咖啡馆吃夜饭,去戏剧院和女孩子们过夜。
半年后,他重新娶了个正经女人。
确定所有珠宝是真的,郎丹先生的心路历程是:轻松--傲慢--大吃大喝-玩世不恭-累了再娶。
事实证明,人性在金钱面前,根本经不起考验,所有的道德和尊严,都被抛之脑后。
0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3点启示
1.婚姻里的忠诚
郎丹太太对婚姻是不忠的,当然,她的出轨对象一样,对他们的太太不忠。
但,同样是对婚姻不忠,女人的代价比较惨重。
本故事中的郎丹太太生肺炎去世了。
她就是经常在剧院晚归,拖垮了身体。
其他作品里,出轨的女人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比如:
《漂亮朋友》里,徐娘半老的报馆老板娘,出轨年轻英俊的杜洛瓦,杜洛瓦却娶了她的女儿苏珊。
老板娘疯了。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她在出轨后自sha了。
一切美德不过是代价问题。
所以说,女人要对婚姻忠诚,不要轻易被诱惑。
否则,会付出你难以承受的代价。
2.男人会爱一个女人多久?
郎丹先生爱太太是有原因的:
她温柔、体贴,把他照顾得很好,生活富足。
郎丹太太去世后,郎丹先生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脾气暴躁,让他觉得婚姻痛苦。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太太们不止一次提到夫妻谁先走的问题。
当胡可深情款款地说,希望沙溢先走,不愿他留下来独自承受孤单时,我倒觉得也有可能自作多情了。
你怎么知道,你的配偶在你离世后,会孤单?
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不是娶了林洙吗?
所以,不要高估了你在爱人心里的地位。
婚姻存续期间,我们要做到不辜负他人,也不委屈自己。
还有一条,要养育好自己的孩子。
3.一夜暴富,我们该如何承受?
本文中的郎丹先生,在一夜暴富后,辞职不干,选择喝玩乐,对他人充满轻蔑。
纸醉金迷的生活,他能过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性。
暴富后返贫的人,屡见不鲜。
比如,美国这个老头,他中3.14亿美元彩票,仅用6年时间里,就把钱挥霍完了,而背负了债务,走上了家破人亡的绝境。
孙女自sha,他得了癌症,年过古稀还要出来工作,为了糊口和还债。
因为那些钱来得太容易,便不会珍惜。
所以,作家桌子先生说:“比起期待一夜暴富,不如一步一步去提高自己承受财富的能力。”
这就是莫泊桑的《珠宝》,带给我们的三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