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在望 国债期货17年后涅槃重生
本报 刘飞 北京报道
作茧自缚OR破茧成蝶?不过是国债期货交易17年来的一场修行。 2月13日,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启动,中国再次踏上利率衍生品的探索之路。运行首日,三个合约较首日基准价全线上涨,总计成交金额超过500亿。次日,国债三合约收盘创出新高,成交额较首日大幅增加75%,达到896亿元。随后持续于高位徘徊。 “情理之中,预料之内。”市场走势正契合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新闻稿的潜台词。 业界学者更关注的是,国债期货的推出如何为债券市场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形成健全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缘何如此重要?利率市场化30年 国债期货的涅槃重生,犹如时空穿越,把视野聚回到17年前的国债期货市场。 为什么会有国债期货市场当年的关闭?在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钮文新看来,国债期货市场混乱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关闭它的关键原因是在于:包括国债在内的所有利率都没有实现市场化。 三十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秉承着“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有步骤地推进着。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进展。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也基本实现;存款利率的下限和贷款利率的上限已经放开。 与此同步的是,我国的国债发行量和国债余额稳步上升。2006年-2010年我国国债发行余额分别为:35568亿元、53365亿元、53272亿元、60238亿元、67527亿元,占GDP的比率分别为16.44%、20.07%、16.96%、17.69%、16.97%。不论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当前我国国债规模都达到甚至超过美国、日本、韩国等推出国债期货的水平。 “国债期货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规避利率风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采访时称,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机制可将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从风险规避者转移到愿意承担风险并期望从中获利的投机者。 此外,国债期货另一基本功能是价格发现,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利率发现机制,从而助推利率市场化进程。 “国债期货有效运行的前提是利率市场化。而实现利率市场化,也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国债市场,两者相互促进。”中诚信资讯副总裁郇公弟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很有意义的一小步。形成基准利率体系 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很难说中国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恰恰国债期货对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有一个推动的作用。” “在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是个重要的课题。其中同业拆借利率或长期国债利率为基准利率。”郇公弟介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的交易量非常小,其参考作用远没有像英国、美国那样发挥那么大的作用。 如在欧美国家,央行只公布一个隔夜利率,这并不是市场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要通过国债市场交易形成的收益率曲线来确定的。“不管是存贷款利率还是市政债、公司债利率,都是在国债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加减多少个基点形成,这才是利率市场化,它是一个立体的体系而不是一个点。” 但中国目前基本利率的实际情况是,存贷款市场化上的存贷款利率是由央行制定的,属管制的利率,不能称为是市场化的利率。 故国债期货对于整个市场化的利率只是其中的一小步,但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国债期货,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有了国债期货,也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市场化的利率。郇公弟简单扼要概括为,“国债期货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最终必要条件的形成仍待时日。“从仿真交易到真正上市大概要一年左右。”郇公弟提示,我国当前国债余额7.7万亿元,70%由商行、保险持有。无论从交易额度、交易频度,还是从持仓保密等角度看,都不宜由期货公司代为交易。确立以银行、保险为主体的交易结构,是中金所当务之急。 了解到,中农工建四大银行都已入驻中金所。“这样一来,国债期货交易进行中,不同的交易者,银行、券商、期货公司等,不同的利率判断反映出利率市场的总体判断,包括连续竞价结合交易,形成利率是延续的,这也是银行间市场所不具备的。因此,国债期货的推出对形成基准利率是有指导作用的。”郇公弟详细阐述道。 在郇公弟看来,国债期货构建的基准利率体系还需满足三个条件:一、交易量足够活跃,买方卖方交易能够形成互补;二、交易量足够大,现在的现货市场需求是上万亿,而国债期货能达到什么量是未知数;三、国债期货品种要更加完善,目前仅有的三个合约以5年期为标的,未来12个期限品种、债券指数等丰富的产品对收益率曲线很重要。截至目前,还只是出现了曲线的一个点,还要很长的路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