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急性喉炎来势汹汹,发现这3个信号赶紧就医 [复制链接]

1#

当妈后,孩子晚上不睡、放下就醒、隔一会儿就要喂奶换尿布等问题可能让你怀疑人生八百遍,但这些,都抵不过孩子生一次病带来的崩溃。

前几天,袋鼠麻麻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肺炎的相关知识,有的妈妈留言咨询关于疫苗接种的问题,也有的咨询护理相关知识等,还有一位麻麻的留言是这样的:

现在娃一咳嗽,我就害怕得不行。要担心的不仅仅是肺炎,经历过才知道喉炎也可怕!“是急性喉炎,情况很严重,孩子已经呼吸特别困难了……”现在医生的话都在我耳边回响,依然后怕。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个开始看上去就像感冒,只不过是咳嗽有点严重的“小病”,竟可能引起窒息……

看到这条留言,袋鼠麻麻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关于“急性喉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种疾病,及时做好预防让宝宝远离它的侵害。

一、急性喉炎是什么?

急性喉炎是呼吸道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的喉炎相对少一些。

成人急性喉炎一般无严重后果,但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3岁的孩子)起病急、发展快;由于儿童喉腔本来就小,喉部出现炎症易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孩子很容易出现喉阻塞(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喉部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窒息,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前不久就有报道称:两岁的珍珍(化名)咳嗽呈“狗叫样”,之后出现呼吸困难,幸亏就医及时。

医生表示:她因急性喉炎引起了喉梗阻,这是儿童的“致命杀手”,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家长要警惕。

二、3大典型症状要牢记

急性喉炎刚发病的时候和感冒类似,有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这确实会让很多爸妈分不清直接当做感冒来处理,延误治疗时机。

不过,急性喉炎有3个最典型的特征,家长一定要牢记:

1、声音嘶哑

如果孩子当天没有大声喊叫、过多说话等,却出现了声音嘶哑、发声费力,更甚者说话就像耳语一样,或完全失声,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还伴有发热、流鼻涕等症状,更医院。

2、吸气性喉喘鸣

因为喉炎会引起咽喉部充血水肿,在孩子吸气时,气流通过狭窄的管腔时伴有一种声响,听起来像是吹口哨,但呼气时并不明显。

3、犬吠样咳嗽

喉炎咳嗽的声音和普通咳嗽明显不同,听起来是“空空空”的,称为“犬吠样咳嗽”,有些家长会形容为像破铜锣一样的声音。

急性喉炎通常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加重。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绀、乏力、出冷汗、脉搏加快等症状。

三、家长如何配合治疗?

怀疑宝宝喉炎不要在家盲目服用止咳药,一定要及时就医。喉炎治疗的关键是缓解咽喉部水肿的炎症,保持宝宝气道通畅。治疗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

1、不要抗拒使用激素

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口服、雾化吸入或静脉输入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

家长不要谈激素而色变,因此抗拒使用。要知道,激素治疗在喉炎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科医生建议给孩子使用激素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短期小剂量使用激素有助于控制病情,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说到雾化,家长也不要太过紧张,这只是一种给药方式。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深入了解,认为只有哮喘病人才用到这种方法。

其实,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都有一定疗效,而且优势也很明显:

1)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方便、局部用药、见效快,而且不会带来痛苦,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2)技术升级让可做雾化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安全性也越来越高;激素类药物、帮助稀释痰液的药物等都有雾化剂型。

2、安抚情绪

孩子生病难受、见到医生紧张,都可能会出现哭闹、躁动,这可加重呼吸窘迫和气道梗阻的程度,因此一定要尽力安抚好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安静下来,也要让宝宝少说话,使声带得到休息。

3、饮食清淡,室内通风

宝宝生病期间,饮食需要清淡易消化,以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主,如面条、粥等,也可适量吃点水果蔬菜,不要吃煎炸食物;

家长不要在室内吸烟,注意开窗通风,房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加湿器。

一般轻症不需要住院,如果是中重度急性喉炎,通常需要住院观察治疗效果,家长也要积极配合。

四、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急性喉炎,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平时多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饮食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保证睡眠质量,从各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注重口腔卫生,养成晨起、睡前刷牙漱口的好习惯;

勤洗手、多通风,减少病菌的滋生;

秋冬季注意保暖,合理增减衣物,降低呼吸道疾病感染几率;

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袋鼠麻麻有话说:

来势汹汹的急性喉炎,常被称为“需和时间赛跑的疾病”,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大意,一旦发现苗头,别犹豫赶紧就医。日常要从小事做起,为宝宝健康打好保卫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