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银镯煮水,开水灌喉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个三病两痛爸妈会紧张的不行,医院治疗,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而有的宝宝就没有这么那么幸运了,本来只是生了个小病,却因为父母只相信偏方,医院导致耽误孩子的治疗,小病熬成大病不说,甚至因为偏方失去生命。

今年6月底的一天,年仅6个月大的小青开始手脚发凉流鼻涕,偶尔还咳一两声,体温达到37.8℃。而她的父母想起了一个捂汗能够缓解感冒的偏方,就是给小青盖上一床棉被捂汗。

小青睡着后,父母都去忙自己的事了。当他们再次回房时,发现小青已昏迷不醒,大汗淋漓且嘴唇发紫,已经不知道窒息了多久。

爸爸赶紧给小青做人工呼吸,10多分钟后还是没清醒,于是连夜将她送到省妇幼保健院,距她被发现窒息已6小时。

小青小脸惨白,呼吸微弱,不停地抽搐。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世彪推断,这是典型的蒙被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小青才安静下来。

然而,小青抢救多日后仍深度昏迷,全身轻度水肿,被查出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感染性休克、吸入性肺炎、脑水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癫痫、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一系列问题,多器官衰竭不治,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17天后,家人放弃了治疗。

小青的悲惨遭遇着实让惋惜,本来就只是感冒一个小病而已,如果爸妈能够及时带小青去看医生,这样的悲剧就一定不会发生。希望小青在天堂能够安好,下一次投胎不要再找这么无知的父母。另外,被偏方所害的宝宝并不是只有小青一个孩子。

去年8月13日,未满月的男婴小军(化名)发烧,家人上网找了多种偏方:银手镯煮水喝、珍珠粉泡水喝、酒精擦身,折腾了一夜,小军哭闹不止,全身起了很多红疹。

次日,家人才急了,辗转2个小时左右,医院,但小军已停止了呼吸。

当时,黄医生发现,小军面色青灰、四肢冰凉,已停止了心跳、呼吸,他试着做了几分钟的胸外按压,但小军没反应。他揭开衣服细看,小军身上已有尸斑,但家人无法接受,哭瘫在地。

家人告诉医生,小军已发烧2天,他们上网查了查,发现新生儿最好不要吃药,就按网上传授的偏方给小军治疗。

但小军高烧不退,最高时体温飙升到39℃。到了14日凌晨3时许,他哭个不停,妈妈发现,他的身上冒出很多红疹,密密麻麻的。

但他们想再观察一下,医院。

直到早晨7点左右,小军的哭声渐渐弱了,出现嗜睡症状,连奶都不喝,医院。医院时,小军已没救了。

“抢救应争分夺秒!”黄医师说,“小军没做尸检,目前无法确定死亡原因。但家长若及时、医院抢救,而不是迷信偏方,也许还能挽回。”

相对于小青和小军,下面这个小女生虽然好运保住了性命,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河南一名两岁的小女孩因发高烧出现抽搐,她的父母没医院,反而听信了民间偏方,将滚烫的开水灌入小孩嘴里。

沸水直接烫伤了孩子的口腔、咽喉、食道,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医院抢救。

所幸小女孩的生命保住了,但是咽喉食道都产生了无法弥补的损伤,以后说话吃饭都会受到影响。

每当看到宝宝被偏方所害的事情,柚子心里就又气又心疼。

气的是那些无知的父母宁愿去迷信那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偏方,害了自己宝宝的健康和生命,医院看病,心疼的是那些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便要遭受这么多的折磨。

或许对他们而言与其遭受折磨,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接下来,柚子将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偏方以及正确的处理办法进行了整理(并不全,家长们可以在留言区补充),希望看到的宝宝妈妈们能够收藏转发,以免更多的孩子遭受折磨:

1发烧捂汗降温

真相:发烧了,赶紧躺在床上,盖上棉被捂出汗就好了。据了解,发烧了盖上棉被捂汗,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如果不出汗,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二、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出现虚脱。

正确方法:发烧不能“捂”,“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当体温在38.5℃之下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在补水和物理降温双管齐下的同时,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物,达到降温的目的。

2流鼻血时仰头

真相:流鼻血仰着头会让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伤后流鼻血,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正确做法: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十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

3鱼刺卡喉立马拍背

真相:吃饭卡了鱼刺,或者被异物呛到,拍拍背、大口吞咽馒头米饭,希望能把异物“带下去”。这些做法都很“玩命”,很容易让异物越陷越深,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正确方法:出现异物卡喉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海氏急救法: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至异物排出。

4发烧感冒胃口不好就扎指放血

真相:扎指放血是民间流传的偏方。当小儿高热不退,老人会用针扎孩子手指放血,认为这样做能退烧!当小儿胃口不好,扎指放血认为能胃口大开!当小儿感冒了,扎指放血,觉得能快速痊愈,这些都是错误的。家里的绣花针没有消毒,会传染疾病,还延误病情。万一扎坏神经,血管,手就废了

正确方法:孩子病因多种多样,医院,让医生根据诊断病情对症假药。

5烫伤后使用牙膏

真相:烫伤是常见的家庭意外之一。在烫伤之后,人们通常会马上用牙膏、肥皂来涂抹,认为牙膏可以使烫伤部位降温,可以缓解烫伤的程度。

烫伤后涂抹牙膏是错误的行为。牙膏很容易使渗出液积聚,滋生细菌,发生感染。虽然有些牙膏对较轻烫伤有一些作用,但牙膏并不能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也不能保护伤口。

正确方法:针对烫伤,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冷水浇,让体表受伤的部位降温。家长注意不要用抹牙膏之类的民间处方,否则可能加重伤情并且影响医生对伤势的判断。

6宝宝食物里加蜂蜜

真相:有的家长喜欢在宝宝的奶粉或者辅食里面加入一点蜂蜜,觉得能给宝宝补充营养,其实,蜜蜂采集的花粉有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也会受到肉毒杆菌的误染,这种菌在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能对宝宝造成严重感染。蜂蜜渗透压很高,而宝宝肠道娇嫩,吃蜂蜜轻则导致消化不良,重则导致缺血坏死。

正确方法: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营养专家对宝宝吃蜂蜜的看法基本相似:一岁以前的宝宝不能食用蜂蜜,一岁以后的宝宝有特殊需要时可以吃一点。另外,蜂蜜中还可能含有一些雌性激素,如果长时间食用,可能导致宝宝提早发育。所以即使是一岁以上的宝宝,也不能毫无限度地吃蜂蜜,偶尔作为调味品加一点还可以。10岁以后,对蜂蜜的限制就可以放宽,基本能和成人一样食用蜂蜜了。

7喂“开口茶”泄胎毒、胎火

真相: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在脸部、躯干、四肢出现片状红色小斑疹,老人家俗称“胎毒”,而祛胎毒的老习惯是给宝宝喂“开口茶”,美其名曰“先苦后甜”。这种茶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在新生宝宝肝脏和肾脏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或肾功能损害。

除此外“开口茶”还可以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婴儿急性溶血反应,引发严重黄疸、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发生。

正确方法:其实新生儿身上的小红斑并非什么“胎毒”只是宝宝表皮血管扩张的一种表现,属于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当宝宝逐渐适应环境,红斑即会自行消退。如果红斑较多,宝宝烦躁不安,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即可缓解。

8将乳汁涂抹在宝宝脸上

真相:乳汁营养非常丰富,而宝宝的皮肤又非常娇嫩,皮肤还处于发育状态,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另外脸部血管丰富,若把乳汁涂抹在宝宝的脸上,就会给细菌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宝宝脸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泛红等皮肤炎症,严重时甚至溃烂导致疤痕,影响容貌。

正确方法:只要家长们经常给宝宝身体做清洁护理,为宝宝多做补充营养的食物,避免宝宝受阳光过度暴晒,就可以保持宝宝皮肤一直白嫩细腻。

9包过“蜡烛包”的宝宝手脚特别直

真相:这种包裹方法不可取,“蜡烛包”最大的害处是不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包裹过紧不仅有碍孩子的呼吸,影响胸腹及心肺的发育,还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特别是不利于宝宝髋关节的发育,甚至加重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其次,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上下肢的活动对小儿发育也至关重要。包裹得过紧必定不透气,在炎热的夏季还会捂出痱子,发生皮肤感染、糜烂。另外O型腿是缺钙导致的,和“蜡烛包”无关。

正确做法: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首先补充维生素D或钙质。口服鱼肝油,其次是补钙,多吃些钙片。合理喂养,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锻炼。小女孩稍微大点可以跳跳舞,对孩子推行都有很大帮助。

10女宝宝挤乳头

真相:很多地方都流传这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强制挤压不仅使宝宝遭受痛苦,还可能造成感染。

正确方法:乳头凹陷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凸出来。另外,女宝刚出生时乳头有一点白色分泌物是完全正常的,不必刻意干预。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孩子不是试验品,别再拿所谓的“偏方”、“传说”、“老人说”在孩子身上验证,盲目地折腾孩子。

当你们看到身边有父母用所谓的“偏方”给孩子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加以阻止,不要让悲剧再次上演,让爱变成了“害”。

觉得柚子说的有道理的就给柚子点个赞,为自己的宝宝收藏和转发这篇文章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别忘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