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呼吸道疾病,呈世界分布,每年都会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只感染猪,各年龄阶段的猪只均可发生感染,猪只感染后临床表现和死亡率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所感染菌株的毒力。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性暴发病例死亡率极高,典型的表现为生长育肥猪口鼻流出泡沫状血液,突然死亡。剖检以严重的、迅速的、致死性纤维出血、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慢性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猪群主要表现为饲料转化率降低,药物治疗费用增加,断奶仔猪存活率低、出栏生猪屠宰胴体质量下降。在我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仍处于较严峻的态势,在不同规模的猪场均有发生。
1病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有荚膜。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根据分离培养是否需要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进行分类:分为生物Ⅰ型(需要V因子)和生物Ⅱ型(不需要V因子),由于生物Ⅰ型不易分离培养,在血平板培养皿上无法生长,因此初次分离时需要在5%~10%的CO2环境中进行,且培养基中需含有V因子。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实验室没有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因此分离出的毒株往往不是导致临床疾病的毒株,此时,根据分离结果进行的药敏试验就不具有指导意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共有15个血清型,其中生物I型有13个血清型(1~12,15),生物Ⅱ型有2个血清型(13、14),生物Ⅰ型的毒力往往比生物Ⅱ型强,在中国,主要分布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型是1、3、4、5、7型,其中的1、5、7型的毒力较强。
综上所述,猪场如果选择使用疫苗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选择疫苗时应至少涵盖1、5、7这3个血清型。
2流行病学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布广泛,但仅感染猪。呼吸道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唯一途径,病原主要存在于慢性病例损伤的肺脏和扁桃体中。有的猪感染后外表健康,但处于亚临床状态,这些动物携带病原是重要的带菌动物,感染后耐过猪可持续携带病原几个月。
这些隐藏的带毒猪往往使某一菌株由一个猪场传播给另外一个猪场。从固定的猪场选用猪只可以防止将不同的血清型引入本场。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具有深远意义。
据报道,高毒力菌株有时可以长期存在于外表健康的猪只扁桃体中,这些猪群在良好管理的条件下可能长期不会出现临床病例,但当出现应激或肺部感染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会引发猪群突然暴发疾病,笔者曾经处理过类似病例。河南某规模化猪场,连续两年在育肥阶段发生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最终实验室诊断怀疑该猪场胸膜肺炎与育肥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增加有关,后来经过调整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才得到有效控制。这一点与国外报道一致,即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疾病可以加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的程度。
在呈区域性流行的猪群中,感染的母猪可通过垂直传播传染给仔猪,仔猪感染概率取决于母猪鼻腔分泌物中的细菌量和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初乳提供给仔猪的母源抗体可持续2周到2个月)。
在哺乳后期,母源抗体有所下降时,通常只有几头小猪感染;但断奶后,出现更多的易感猪,此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水平传播为主。因此,保证产房母猪健康、减少排毒和提前断奶可以控制垂直传播,进而控制水平传播,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围产期使用药物有时对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研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流行病学数据,在加拿大发现一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阳性率逐渐升高,但是临床发病率却在降低。经分析,这是由于低毒力菌株较为温和,适应性强,一般广泛分布在猪群中,会呈现出高血清阳性率,但往往不会引起临床发病;而在低毒力菌株主导的区域,高毒力菌株很难占优势,所以发病率并不高。
据此,应该注意大多数流行的血清型(通过血清学检测)与耐过猪的血清型并不一致。因此在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首先应该确定该地区的高毒力血清型,并检测其阳性率,有针对性地去控制,才能更好地防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或慢性三型,一个感染群中可以出现疾病的所有阶段。
最急性病例中,病猪突然出现虚弱,高烧(体温达到41.5℃),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短期内出现轻度腹泻和呕吐的症状。猪只被感染后站立时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心率增加,心血管功能衰退。鼻、耳、腿上的皮肤乃至全身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猪只保持坐姿,直肠温度明显降低,濒死时,口鼻流出大量浅红色泡沫样液体(图1)。在最急性病例中,经常出现1头或更多的猪只没有任何预先症状的死亡,该病的发病过程很短,从感染到死亡只有3h。
在急性型病例中,病猪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不愿饮水(图2)。常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张嘴呼吸等,常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急性死亡的动物纤维性胸膜炎非常明显,肺脏明显出血(图3)、水肿,有黑色结节状坏死灶(图4)。
急性症状消失后会发展为慢性型,此时病猪有时并不发热,但会出现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等情况,猪只体质减弱,体重下降。在此阶段可以通过耐力观察来检查感染动物的体力,当驱赶时,病猪总是走在猪群后面。在慢性感染的猪群中,常出现亚临床症状的病例,这些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呼吸道感染(支原体、猪伪狂犬病等)而加重。在屠宰时会发现胸膜炎的比例明显升高(图5)。
4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需根据临床症状、猪群病史、尸体剖检包括屠宰场检查、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诊断。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死亡猪只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肺呈暗红色、水肿,黑色结状坏死灶,纤维素渗出,可怀疑死亡猪只感染该病致死,但其他疾病也可以产生类似的病变,如急性猪瘟、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猪肺疫等。因此,在结合流行病学做出初步诊断后,需进行细菌分离、血清学分型、PCR,进行细菌分离时要结合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条件较为苛刻,这给病原分离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用细菌分离对于本病的诊断敏感性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多数高毒力菌株都属于生物Ⅰ型,生物Ⅰ型生长时需要V因子。初次分离时用5%绵羊血琼脂从组织和分泌物中分离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交叉画线,有氧过夜培养后(5%CO2),在划线周围出现小菌落(需要NAD),且小菌落周围出现完全溶血现象,并快速对疑似细菌进行细菌学诊断。慢性病例的细菌学诊断非常复杂,因为慢性病例中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很难培养。
血清学检测已经广泛用于控制猪胸膜肺炎,该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诊断、管理和消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血清型方面。血清学方法是一种用于诊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亚临床感染的有效方法,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和丹麦,就用血清学方法对不同猪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注意的是该地区占优势的血清型并不能等同于该地区导致临床疾病的血清型。
5治疗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多数抗生素都敏感,如氨苄西林、四环素类、磺胺类、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恩诺沙星等。治疗急性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使用替米考星g(按有效成分计)/吨的剂量应用于猪只。对于慢性病例猪群则优先选“育肥治道”方案,可降低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猪群造成的影响。
6预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通过带菌猪在不同猪场之间传播。没有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猪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预防该病的发生。该病最大的风险是引进潜在的感染猪,通常是种猪。此时应从未发生过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地区或血清型阴性的地区引进种猪,新引进的猪只应该进行隔离和血清学检测,保证其安全性。已经感染了高毒力血清型的畜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阴性的种猪应接种针对于感染该毒力血清型的疫苗。
保持全进全出和多点式饲养模式对包括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许多疾病都是有效的手段。对于感染猪场,容易出现临床性疾病的是体重15kg以上的猪只。对于这种猪场应该加强支原体肺炎、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的控制,种猪可以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减少应激。保持饮水充足,即使短暂的饮水断绝都可能引发疾病。猪舍保持干燥以及良好的通风。在疾病易发生阶段在饲料或饮水中提前进行策略性给药。围产期投药和早期断奶也有利于防止病原由母猪传播给仔猪。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9期“主题策划”栏目:P42-44(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