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回应近3天确诊数猛涨如何更好保护孩 [复制链接]

1#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http://m.39.net/pf/a_12625650.html

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1月30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四川省累计确诊病例核减1例),现有重症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共有疑似病例例。

关于近3天确诊数的猛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回应称:不要被这三天的数字吓倒,这是一个全国的统计数,主要来自湖北,尤其是来自武汉。在武汉、在湖北前期积累了大量的病人,由于医护能力跟不上,很多病人没有被及时诊断上报。这几天更多的是消化了前期积累的病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各地披露的疫情防控情况中,儿童感染的信息正在增多。根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1月30日北京市新增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有1名1岁男孩;1月26日,一名9个月大的女婴出现在新增确诊新冠肺炎名单中。此外,1月25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通报,河池市一个年仅2岁的孩子被确诊为新型肺炎病例。同天下午,陕西卫健委也通报,一个9岁的孩子被确诊为新型肺炎病例。1月28日,南方网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近期收治1例6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儿童患者。

疫情当前,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近日,华中医院儿科(湖北省儿童医学中心)联合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和《儿童家庭防护措施》正式发布,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儿童医院的多位专家对家长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

重要信息,

请家长一定牢记!

01

为何儿童感染病例不断出现?

答:儿童确诊病例增多,可能跟人的暴露机会有关,作为一个新的呼吸道病原体,每个人不同年龄组的人应该对它普遍的易感的。因为每个人因为年龄的原因,可能导致他的接触暴露机会不同,那么人感染发生的人数就会不一样,发病率就会不一样。有一个现象也可以观察到,就是孩子也可以患病,但是他的症状似乎比成人要轻,还没有发现孩子的病例里面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疾病。

02

儿童传播途径从哪里来?

答: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报道结膜传播,更要加强防护。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年幼儿,且年龄越小,越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病,进展更快,潜伏期最短1天即发病,最长可达14天不等,家长们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不要恐慌。

03

家长如何帮助儿童防护?

答:1.及时正确隔离:家里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没有条件和小孩分开的,尽量保证房间分开,疑似家长避免和儿童接触,在家需佩戴合适口罩(疑似家长在家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儿童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疫情物资紧缺,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口罩。

2.家庭日常防护: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小婴儿或新生儿,家长应该特别防护保护孩子,因为家长没有症状的也有可能是带菌者,家长都应主动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应将手臂遮挡自己的口鼻,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流动水洗手。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家长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从室外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彻底全身洗簌清洁后再接触小孩。家长自己外出前后、早晚指导小孩一起用盐水嗽口,提高防范意识。

3.严格规范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是儿童防护重中之重。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4.加强房间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应开启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等,条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

5.家庭清洁消毒: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每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体表面一次,如果有疑似家长没做好防护措施在家里打喷嚏、咳嗽,需立即对所在区域重新消毒。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不要给孩子玩、看,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每日需清洁消毒。孩子的玩具,学习、生活用品等能耐高温的可用消毒锅或开水煮沸消毒30分钟,不能耐高温的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不要有潮湿的角落,避免病毒细菌滋生,如果家庭备有含氯消毒剂的84消毒液,可以按正确方法(84消毒液10ml+ml水)进行配置后,每天拖地1~2次。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确诊的家长,使用过的物品或居住过的房间消毒时则应该将84消毒液的浓度提高到4-10倍,即将84消毒液的原液由10ml增加到40~ml加入到~ml中。外出买回来的东西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再使用。

6.适当活动和休息:儿童在家休息时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学龄期儿童不应影响学习,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家庭清洁工作,婴幼儿的家长可以进行被动锻炼四肢方法。所有在家休息的儿童均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04

都说一岁以内不宜戴口罩,那怎么防护呀?

答:由于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因此1岁以下婴儿的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然后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跟孩子玩耍前,要认真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后要更换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家中应定期通风,通风时,可以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家长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在家中也应佩戴口罩,并适当居家隔离。

05

我家宝贝戴不住口罩,总是扯开怎么办?

答:很多宝宝都不太喜欢戴口罩,有的是因为觉得口罩太闷、喘不过气来,有的是觉得口罩带子勒耳朵、有的是因为觉得不舒服、有的甚至是因为害怕或者不好看。如何让孩子乖乖地戴好口罩呢?

首先,家长应购买适合于孩子的儿童专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这些口罩可能会有一些花纹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为什么大家都要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而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对着镜子一起戴,刚开始不要着急,可以反复多试几次,让孩子减轻对口罩的抗拒感和陌生感。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戴口罩,就只能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出门,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和安全的饮食习惯,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清洁消毒通风,间接保护孩子。

06

如何区分是感冒、流感,还是“新型肺炎”?

答:首先,三者的致病原不同。感冒的常见致病病原体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冒并非传染病。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所致,如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二者系丙类传染病(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新型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Cov)引起,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系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其次,发病时间不一致。感冒全年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虽然也全年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为每年的冬春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年底冬季新近发病。

第三,三者的症状有所不同。感冒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打喷嚏,多无明显发热或仅有低、中度发热,发热一般持续1-2天,病程3天左右,肌肉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不明显。流感则常为高热,可伴寒战,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发热多持续3-5天,病程一周左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轻重不一,轻者可不发病或仅有低热、干咳、畏寒等不适,少数病例可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是通过病原学检测方被发现的,因此要求有流行病学史时,应主动上报,认真隔离。重症病例多在发病一周后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等情况,甚至致死。

第四,三者的严重程度和易感人群不同。感冒可见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几乎不会引起并发症。流感也是全年龄段人群易感,但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1岁者住院率更高)、免疫抑制者、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65岁老年人、孕妇、肥胖者等,流感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导致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死因系并发症。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和婴幼儿也有发病,老年人及有基础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严重者可以致死。

07

孩子发热,医院?

特别提示: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若您的孩子体温超过38℃,且具备以下任意一项情况时,请直接前往发热门诊就医。1、发病前14天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2、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或有家庭中聚集性发病者。

08

打疫苗的时间到了,纠结要不要带娃去?

答:此时家长的心情可能是矛盾的。一方面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流行,不想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延迟接种会对孩子不利。建议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