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是怎么回事2月20日全国 [复制链接]

1#

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于人间是真的吗?

昨晚播出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

问了很多人关心的重要问题:

新冠病毒会不会长期存在。

对于是否有可能要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王辰院士表示,像这个病(新冠肺炎)我们就是说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新冠病毒长期存在

在昨晚(2月19日)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时隔14天再次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14天前,王辰就武汉的疫情形势进行了非常权威的解读,信息量很大。

14天过去了,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床位现在够不够?治疗上是否有新的突破?针对武汉的疫情,王辰再次进行解答,信息量很大。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1+1》

一、14天过去了,感到高兴的变化是什么?

王辰:由于床位的增加,应收尽收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二、担心的是什么?

王辰:病人收治比较晚,收治之前可能已经传染他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控制疫情传播。除了应收尽收,应收早收很关键。

三、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摸排出来了吗?

王辰:摸排很重要,目前已经摸排9成以上。但具体有多少病人还不太清楚,而每天确诊的病例是实实在在的。

四、武汉床位供给够了吗?

王辰:我觉得现在床位的问题很大幅度解决了。医院到2月20日将有三万张床位,医院也达到两万左右。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床位是不是能够及时用上。比如现在收治病人的时间还相对较长,需要尽早收治。这需要规范流程,而这个流程或许还需要摸索。

五、武汉危重症病人占病人的比重降到18%,什么原因?

王辰:最主要的原因是收治的病人总量多了,分母变大了。

六、现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药物是否明显增多?

王辰:有所增多,但也还在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是一个新出现的疾病,对它的规律还不了解,此前是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现在制订的一些治疗的方法。随着对病情规律的认识,我们的治疗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了,但我们的认识还非常粗浅,包括对新药、新疗法的探索都还在初级阶段。

大家知道医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一个新药和新疗法绝对不是简单能够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既要有急迫的心情,感受到病人急迫的需要,同时要有非常清晰的头脑、非常稳健的行动,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特别提示的就是一定要尊重科学程序。

七、医院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高吗?

王辰:我做了一个调研,这个比例在2%-5%左右。这个或许也跟医院里有一些存量、病人发病时间比较长有一定关系。另外,在医院有效规范的治疗之下,一旦有重症病人,医院去,流程比从家里转病人要通畅很多,能够帮助病人得到规范及时的治疗。

八、医院里的广场舞是否有积极作用?

王辰:这个病本身特点就是目前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人。医院病人是轻症病人,从体力上、心态上都能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和交往。医院里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对于舒缓病人紧张情绪、提高生活状态和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对病情也有帮助。

九、钟南山说武汉还存在人传人,在武汉阻断人传人还需要做什么?

王辰:这个病能够人传人,是由病毒的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阻断人传人,就要让它不具备人传人的条件,也就是说把传染源隔离起来,把传播途径切断。这也是我们过去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封闭小区、收治和隔离患者等的原因,用这些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十、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发现?怎么治疗?

王辰: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判断主要是靠核酸检测,以后还会有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这些检测方法是甄别无症状感染者有效的手段。新冠病毒或许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它所反映出来的生物学特点,我们随着认识加深,会对应制订一些医学上的防范和诊断治疗方法,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和预防。

十一、第六版诊疗方案中也明确提到了气溶胶传播,如何防范?

王辰:气溶胶是在一定空间内传播,所以通风至关重要,人和人之间不要太密集,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关重要。另外,跟风向的上下风口也有关系。

十二、拐点来了吗?

王辰:我们感觉到现在发病的趋势在放缓。总的来说,拐点是否到来取决如何定义拐点。一定要基于疾病本身的规律和基于这个规律之上,我们所采取的社会动员和一系列防控、干预措施的综合影响,拐点是一个因变量,我们控制好它的若干自变量才是重要的。

十三、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

王辰: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十四、病人痊愈之后,损伤的肺部能完全恢复吗?

王辰:我们有限的观察提示它能恢复,甚至完全恢复,但这还有待更进一步、更长期的观察,我想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2月20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死亡例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2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例(湖北例,河北、上海、福建、山东、云南、陕西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减少例。

截至2月1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江西、河南、云南省各核减1例),现有疑似病例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例(其中:武汉新增例,仙桃等4市新增13例,荆门、咸宁等10市州对确诊病例中来源于原“临床诊断病例”者进行核酸检测,通过综合分析,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病例从确诊病例中核减,共订正核减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新增死亡病例例(武汉88例),现有确诊病例例(武汉例),其中重症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武汉例),累计死亡病例例(武汉例),累计确诊病例例(武汉例)。新增疑似病例例(武汉例),现有疑似病例例(武汉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9例:香港特别行政区65例(出院5例,死亡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6例),台湾地区24例(出院2例,死亡1例)。

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高于湖北全省?

在今天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通报中,很多网友对这个数据有疑问,为什么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而武汉市为例,大于全省的数据?是不是弄错了?

其实,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在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些是核减的,例如,荆门市核减例。

我们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了一下:

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每个市(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相加(如果是核减则为相减)

除武汉外,湖北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总数为5+3+3+2=13;

各个市(州)当天核减的确诊病例总数为5+5+5+13+15+16+16+31+66+=

所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

说明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核减情况呢?

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六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确诊病例必须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或基因测序高度同源的证据之一。

此前,按照第五版治疗方案,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新纳入确诊病例数,即疑似病例且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但是核酸检验阴性者,被划分为确诊病例。现在,按照第六版诊疗方案,此前的“临床诊断”病例因不满足核酸检测阳性,不再划分为确诊病例,所以确诊病例核减了。

湖北新增病例降至

年2月19日0—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新增病亡例,新增出院例!

截至年2月19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例。

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难度比SARS高

新冠肺炎重症治疗进展牵动人心。2月19日晚,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医院感控科主任吴安华等三位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一致认为: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救治难度比SARS大,但病亡率低于SARS。

北京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月19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新增疑似病例25例,现有疑似病例例。新增密切接触者16例,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例,其中例已解除医学观察。治愈出院8例。

截至2月19日24时,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例。其中出院例,死亡4例。东城区12例、西城区53例、朝阳区58例、海淀区61例、丰台区40例、石景山区14例、门头沟区3例、房山区16例、通州区19例、顺义区10例、昌平区29例、大兴区39例、怀柔区7例、密云区7例、延庆区1例,外地来京人员26例。平谷区尚未有病例。

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发布

国家卫健委2月19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方案中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以下是解读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解读

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以下简称“第六版”),现进行解读如下。

一、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严重者除了“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三、诊断标准

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一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二是“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四、临床分型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mmHg(1mmHg=0.kPa)增加“高海拔(海拔超过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大气压(mmHg)/]”。

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五、鉴别诊断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关于湖北省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置要求”。

删除“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相一致。

七、治疗

1.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删除“疑似及确诊病例”,改为“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医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抗病毒治疗:删除“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在试用药物中,增加“磷酸氯喹(成人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4.其他治疗措施:将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修改为“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5.关于中医治疗。通过对病人观察治疗的深入,在总结分析全国各地中医诊疗方案、梳理筛选各地中医治疗经验和有效方药基础上,结合已印发的《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病例管理规范》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延续上一版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将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医学观察期推荐使用中成药。临床治疗期推荐了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并分别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从临床表现、推荐处方及剂量、服用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同时,在方案中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的具体用法。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八、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增加“出院后注意事项”:

1.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医院随访、复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